据其介绍,他所在的机构研究表明,碳定价政策是影响碳排放路径的有效政策变量。采取碳定价政策后,将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且在合理碳价下能够提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年份。
在第一个圆桌对话环节,在能源基金会清洁电力项目主任陆一川的主持下,来自电企、电网、发改委的专家,围绕碳市场与多元电力政策的融合,开展了讨论。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马莉表示,中国节能减排政策达上千个,也存在不同部门之间政策打架的情况,有可能是双激励,有可能是反向。她认为,“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过程中需要进行跨行业的协调。”
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总法律顾问钟青从企业角度指出,每个政策出台,都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我们特别希望有一个顶层设计。目前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领域来说,顶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钟青说。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电力煤炭价格处原处长候守礼认为,不同政策工具之间也有市场竞争的问题。不要认为一种工具就能包打天下。“在总的目标之下,选择一种能够实现目标的手段,不同手段之间有竞争关系。”候守礼说。
协同管控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
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主任葛察忠在主题发言中指出,虽然新一轮政府体制改革为污染控制和气候变化协调治理提供了体制支撑,但总的来看,排污交易和碳市场仍是两套独立的系统,二者分别由大气司和气候司管理,仍需要协调。
“从法律基础上,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里面,对碳交易没有规定,对排污交易有规定。这两个制度的法律基础还需要整合。”葛察忠表示,需要整合的还有交易制度、交易平台、跟踪核定机制、信息披露等等。